孔雀鱼之所以迷人,莫不在于它的基因之“可造性”,怀孕期仅需短短的28天,出生后100天便能决定品系的优劣……诸如以上种种,试问这世界上有那位爱鱼人士能不为它着迷? 孔雀鱼是一种非常好养,且非常容易改良的淡水热带鱼。但是常有一些爱鱼的初学者看见繁复的孔雀鱼基因图后,感到恐惧而退步。我觉得养孔雀鱼其实并没有像学几何代数那样烦人;虽说当初孔雀鱼是冷战期间苏联生化实验室下的产物,由于孔雀鱼是卵胎生且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较容易从其遗传基因中得到与人类相似的问题与解答。但是除了当初最原始的孔雀鱼染色体比对等实验结果外,绝大部份的基因图均只是“推导”罢了。 后人沿循着前人的实验结果及真正的实验成果来推导其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法则或公式成为现在孔雀鱼玩家用证明欲实验之对象是否将符合心目中预设之要求。真正根据生化实验结果来养孔雀鱼的实在有限,但是根据本身经年累月的繁殖经验来作为选种依据的相信大有人在!老一辈的孔雀鱼玩家很难用XYZ的基因图来告诉你这只母鱼将会产下何种公鱼?也很难告诉你有关白子的显性与隐性基因为何?但是他就是有办法从他的肉眼中来挑出一只多产的母鱼,他也有办法在小鱼未到3个月大时就挑出大尾巴的种鱼来……这一切种种,都无法用基因的方块图来推导,唯一凭藉的就只有繁殖者经过无数次实际的配种与挑选出来所累积的经验。 环顾整个亚洲国家,东方爱鱼人士对于“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的着迷要算是几近疯狂的地步了!很难想像居然会有淡水鱼类能将身体颜色及身材搭配得那么好。我想就算是画家达文西或现代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登也很难将孔雀鱼装扮得如此漂亮啊! 自然界就是会有如此漂亮的生物存在,“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虽不是自然界“天生”的产物,但在人为的影响下将生物外型改良得更加多姿多采,也是不错! 顾名思义,所谓“德系”黄尾礼服其开始来源当然出自德国。虽然日本人将此鱼加上了一些属于大和民族的东西(譬如缎带,燕尾基因),但他们仍尊重此鱼的原始来源,所以在此鱼的名字前面冠上“德系”两个字。当我用电子邮件向德国孔雀鱼协会(eutsche Guppy-Föderation e.V. ,简称DGF)的朋友Ömer S. Gülmez 聊到这问题时,他便告诉了我其详细来源及日后的发展如下: 一、源起 原始的“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乃出自德国法兰克福的孔雀鱼名家Gerhard Gellrich手中,作出时间为1960年代左右(距离目前已有38年之久!)这在当初的孔雀鱼界里实在是非常轰动的一件事情,多少人惊讶于它的色彩表现啊!由于此鱼的优良色彩表现及体型,拿下了无数个欧洲孔雀鱼比赛的冠军。Gerhard将此鱼寄至美国纽约,参加了IFGA的年度大赛,转战沙场不免舟车劳顿之苦,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夺魁的实力!比赛后的拍卖会由美国人高价购得此鱼,从此便奠定了主导美国新孔雀鱼的观念!当Gerhard Gellrich回到德国之后,便想专心地改良此鱼的颜色,工程无非浩大且觉得遥遥无期……于是,Gerhard Gellrich便将此系统分别交给数位鱼友来进行改良的工作。由于民族性的关系,德国人将此鱼改良得更“白”了,此时的德国孔雀鱼玩家莫不期望能作出尾部全白无黄斑的“白尾礼服”孔雀鱼!同时间的德系黄尾礼服被美国孔雀鱼玩家买走后也没有闲着,数代的分离后也将属于美国人的新孔雀鱼辛苦地作出,美国人平日喜好“大”的东西,而对此德系黄尾礼服的期许是希望能早日作出尾巴及背鳍均为“计程车黄”颜色的“计程车黄”黄尾礼服孔雀鱼! 二、改良 回到德国,经过数代的分离选种后德国孔雀鱼玩家终于作出属于“全白”的白尾礼服孔雀鱼,具有雪白的背鳍及正三角的尾鳍的白尾礼服孔雀鱼雏型正活生生地悠游在水族箱中。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古难全;一向以身材体型匀称为诉求的德国孔雀鱼裁判觉得此新鱼虽好,但体型因数代的近亲交配后显得较为孱弱,应尽快寻找出体型较强势的衍生种来改良其较小体型的缺点。当德国Gerhard Gellrich忘记当初原始的德系黄尾礼服是如何作出时,唯一能维持基因不败的就是开始寻找其相关的衍生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远在美国的黄尾礼服孔雀鱼!经过进口引进的手续后回到德国,打开鱼箱经过下缸的程序才发现数年之后,留在美国的“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体型变大了但尾部却出现了黄斑(现在我们将尾部有黄斑的德系黄尾礼服称为HB Pastel,又称淡彩礼服)。德国人虽不甚喜欢有尾巴基部有黄斑的“淡彩”礼服,但此系统仅供改良之用,几经数代挑选后,终于繁衍改良出新一代的白尾礼服--拥有比例匀称的体型,深蓝的礼服腰身及纯白无黄斑的背鳍与尾鳍。德国朋友Ömer告诉我,尾巴全白的白尾礼服并不好养,繁殖也较难,虽然是比赛的常胜军但是数量一直不是很多,我想或许是这原因所以好的白尾礼服并不多见! 另一方面,德系黄尾礼服到了美国虽然体型变大,尾巴基部多了黄斑,名字也变成“淡彩”礼服(HB Pastel),但是改良的工作却也没停过!热心的美国玩家于是从累代的挑选中,选出了背鳍及尾鳍均为全黄的“计程车黄”黄尾礼服,这漂亮的黄色如同大街小巷揽客的计程车颜色,为了方便分类,因此被翻成“计程车黄”黄尾礼服。当然其难度也甚高,漂亮的黄尾非常容易带有黑色的小杂点是件令人烦恼的一件事!藉着德国引回了美国的淡彩礼服(HB Pastel),计程车黄黄尾礼服也跟着回到德国,一部份改良成为腰身亦为黄色的珍珠白白尾礼服(HB Pearlscale),部份的德国人也将所谓的“计程车黄”调得更浓了,新一代的孔雀鱼玩家也在其公鱼头上加上了金黄的霓虹,着实更加漂亮! 三、维持 诚如德国朋友Ömer所说,要维持一个好的德系黄尾礼服系统是比较难的工作,但方法还是有的。当你饲养的德系黄尾礼服系统正在衰败时,会出现体型变小,成长非常慢,最糟的要算是公鱼尾巴布满了杂点,一点也不像是德系“黄尾”礼服!挽救之道也只有以下两种: 系统维持1:德系黄尾礼服x德系黄尾礼服 选出新系统的德系黄尾礼服(最好是外来的或与朋友交换而来),最佳的选择当然是选择体型较大且尾巴并无杂点的为上品!公鱼的年龄宜在2个半月到5个月之间(以利交尾用),而本身原有的母鱼可用处女母鱼或让已怀孕的母鱼生完空腹后使用。 新交配的F1仔鱼体型通常会较亲鱼大,此时应尽力挑选体型匀称且无杂点的仔鱼(注意:部份公鱼杂点会待4个月左右才显现)。笔者认为此时应采壮士断脕的手段,扬弃所有老旧系统的公鱼(因为已有新杂交的F1充当种鱼),以免新系统混杂破坏了好事! 系统维持2:德系黄尾礼服x象牙白 其实这一直是国外较资深孔雀鱼玩家的秘诀,“象牙白”(Pastel)孔雀鱼其实是一种黄化德系黄尾礼服的白化种!因为黄化种加上白化,造成了腰间的深蓝色礼服斑几乎是看不见了!这一直都是只有好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因为白化的关系使得“象牙白”孔雀鱼成长的速度较慢,尾鳍与身体的比例通长只有8比10(较无法作到1:1的国际尺寸)但其腰身天生就比较“粗壮”,体型也较大,正好弥补了衰败中的德系黄尾礼服的缺点,理所当然地成为德系黄尾礼服还原的母本,这也是为何甚少见过此品系的原因!还原方法如下: 使用“象牙白的公鱼 x 德系黄尾礼服母鱼 = 洗掉了原有的深蓝礼服腰身和尾巴杂斑”,出现完全是象牙白的F1仔代。 接着从这些仔代中,只挑选出较好的F1公鱼来反交亲代已纯化的象牙白母鱼=出现50%的象牙白新F1仔鱼,此时的新仔代会有比亲鱼较大的体型出现,可另设一新系统作为德系黄尾礼服及象牙白的还原要素!
孔雀鱼经验法则(二)
孔雀鱼品系里我酷爱红得发亮的佛朗明哥红孔雀白子(Flamingo Red Albino)!想想看,一整缸红得发亮的红孔雀就兴奋得令人睡不着觉!记得刚开始养红孔雀白子时,我并未按照朋友教我的线性繁殖法(Line Breeding)来维持,只是一昧地近亲交配(自作聪明的我还以为只要从同代兄弟姐妹中挑选出较肥大漂亮的体型便可轻易避免体型变小的缺点!),刚开始的第一及第二代还未发现代志大条了,等到第三代生出后该有的问题我都有了!诸如体型变小,亮丽的红颜色变淡,畸型小鱼出生比例增加等等……天啊!这一胎淘汰下来可用的只有蓼蓼无几。我这才警觉到应该乖乖地用线性繁殖法来带小鱼,奈何回首梦已远,毅然决然地将整缸红孔雀赠送给公司同事,自己则另起炉灶,先好好地将所有IFGA,EGA及日本相关的白子文献都给阅览过,一心一意地想重新养好红孔雀白子!
以下便是我的经验谈:
1、所需素材
红孔雀(黄化种)公母鱼及佛朗明哥红孔雀白子公母
2、繁殖
我习惯先将红孔雀(黄化种)公鱼与佛朗明哥红孔雀白子母鱼来配对繁殖,如此可先强化我手中的白子线的血统!好玩的是这F1仔代出现的是100%的红孔雀(野生色)!体型之大决不在红孔雀黄化种之下!
经过一番筛选后,将F1仔代的野生色公鱼反交已纯化的红孔雀白子母鱼,在这新交的F1仔代中我们可得到约30%的白子红孔雀!经过两次的血统搭配后,这次出现的佛朗明哥红孔雀白子个体和颜色都将较纯化的红孔雀白子来得漂亮!在这些白子的仔代中需再经过约25%-30%的淘汰率来选出较好的白子种鱼,这也就是常常被“带出场”比赛的仔代了。 这新的一代红孔雀白子可行兄弟姐妹近亲交配(同我刚开始养红孔雀白子一样),同样的近亲退化问题将会在第三代中出现,届时再依样画葫芦,重覆以上我所述的维持法即可!
|